网站支持ipv6
| 你好,请登录 | 注册

福建省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ks8凯发官方网站

2023-07-10

【内容提要】当前,全球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新一代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制造业发展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福建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入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列全国第一。为此,编辑部与采访嘉宾一起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进行点评。

【关键词】智能制造  制造强省  福建省  新型基础设施

4e0ce9c31fed9ed12fc5f63ce33892f8.png

主持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就曾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要求。近年来,福建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请您结合实际谈谈福建省智能制造发展有哪些创新点?

施惠财:近年来,福建省工信厅认真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重要论述精神和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多措并举,从政策引导、示范牵引、创新引领、平台支撑等方面,推动先进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全省智能制造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一是注重政策引导,实现以应用促发展。2015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是全国最早出台智能制造扶持政策的省份;省市上下协同构建智能制造政策体系,明确以“数控一代”“智能装备”“机器换工”“智能服务”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二是注重示范牵引,推动行业智能化提升。发挥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标杆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创新,全省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跃升全国前列。通过智能化改造推动重点企业机器换工、生产换线、产品换代,生产效率平均提高约20%,产品升级研发周期平均缩短约31%,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约20%。三是注重创新引领,培育细分赛道发展新优势。引导本省机械装备企业对接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需求,开发转化智能装备技术,发展专精智能装备。在复合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集成应用、智能化专用装备等方面开发出了一批先进适用产品,推动实现替代进口产品。如海纳机械自主研发设计的全伺服婴儿纸尿裤生产线、全伺服婴儿拉拉裤生产线就地实现为恒安公司配套。四是注重平台支撑,赋能产业上下游联动。围绕行业共性场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企业设备互联、生产管控、绩效管理等场景需求;培育系统方案解决供应商,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把脉开方,推动纺织、食品、电子等细分领域整体升级。目前,全省已培育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27个,推动超7万家企业实现“上云”,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9.1%。

高丁:福建省顺应产业发展共性需求,把智能制造作为推动新一轮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力点,加大力度推动制造业企业全链条、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取得一定的成绩。一是推进一批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南平铝业公司建设国内第一个铝挤压产线数字孪生系统,系统利用5g、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工控、工艺、mes、监控等多数据融合,从多视角实时展现生产信息和历史数据一体化追溯,满足了特斯拉、宝马等高端客户质量追溯要求,支撑了南铝产品的高端化。二是建设多个“全球灯塔工厂”。宁德时代2021年成为国内获评“全球灯塔工厂”的首个新能源制造企业;2022年凭借宜宾基地工业4.0技术应用成果,又一次获得“全球灯塔工厂”的殊荣,成为能源行业内唯一双灯塔工厂企业。福州京东方2021年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荣获全球智能制造领域最高荣誉,是中国大陆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选的显示企业。三是加大智能制造服务供给。如厦门市编制《厦门市智能制造先行区建设方案》《厦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研究报告》等,不断完善政策规划体系引导。上线“厦门市产业数字化元宇宙超市”,汇总备案各类服务商103家,征集发布46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全市现有较大规模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约30家,高端智能装备供应商55家,工业软件企业53家等。

陈绍曦:截至2022年,福建省工业增加值1.96万亿元,总量占全国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稳居东部地区第1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3。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主政过的地方,宁德市始终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构建具有鲜明宁德特色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成为全省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增长极。其中,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更是福建省唯一入围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智能制造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和数字孪生平台建设和应用,支持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智能制造持续注入活力。总之,福建省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技术、标准和人才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为中国的制造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邓福钦:福建省制造业涉及电子、机械、装备、化工、鞋服、纺织等多种行业。近年来,福建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等建设方面呈现行业化、专业化、深度化、区域化、产业化、标杆带动等特性,企业投入力度持续增大,在为企业降本提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政府相关部门也加快推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5g 工业互联网”创新行动、推进智慧供应链网络、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建设;探索生产计划智能排产、生产过程智能协同;支持开展各行业“机器换工”和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建设等。

以所属电子制造业的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多年以前部分车间、仓库等环节还是以人工为主。近年来开始大量应用机器视觉、ai算法(深度学习)等技术,以工业软件、ai智能装配、ai智能检验、ai智能测试、智能物流、5g、agv等融合创新应用,打造了行业内“机器换工”和智能制造样板工厂的典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也吸引了众多电子行业的同行伙伴前来参观交流。星网锐捷以下属公司福建星网元智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将自身在电子制造行业成熟应用的智能制造凯发平台的解决方案和成功的应用经验与同行业分享,帮助同行业企业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工厂),助力产业数字化发展。目前已成功服务了近百家企业,其中大部分为上市企业,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黄辉:福建是我国制造业大省,福建制造品牌如福耀玻璃、宁德时代、厦门钨业、晋江安踏等早已成为中国名片。“十三五”以来,我国制造业体系开始加速转型升级,在央地配合、多方协同的推动下,智能制造获得长足进步;《“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已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标志着新的发展格局已经成型。在这一大背景下,福建省也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化制造体系,持续推动“福建制造”向“福建智造”蜕变。一是立足本省特点,深化智能制造试点工程。福建虽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但从产业结构来看,处于中低端的比例较大。以gdp贡献率近20%的纺织鞋服相关制造为例,此前不少仍停留在以人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模式;近年来,以安踏智能工厂为代表的多场景、多层次智能制造应用示范的建立,对于这类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作出了表率。又如泉州石雕,目前机器人石雕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石雕,这是整个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有望综合解决石雕行业现有的劳动密集、用工短缺、环境污染等行业痛点。可以说,从福建崛起的一些新模式已成为行业标杆。二是构建数字福建,以信息化驱动智能化。当前,基于高速工业互联网、超级数据中心等的高端数字设施对传统制造产业形态的智能化改造比比皆是,为福建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2021年宁德时代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灯塔工厂”,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主持人: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制造业的发展重点,被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予以重视。相比之下,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以有力支撑数字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对于健全完善智能制造的产业生态,您有哪些政策建议?

施惠财:重点围绕产业聚集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发展的新需求,导入更多产业资源,强化新要素配置,健全完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提升集约高效发展水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一是加快系统创新。提高智能制造系统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基础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加快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建设。二是深化推广应用。因地因企制宜,分层次、并行推进智能制造,推动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增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三是提升供给能力。着力补短板,加快突破基础零部件、核心智能装备,尤其是融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智能装备。聚力研发软件产品,尤其是生产关键环节智能化发展亟须的首版次工业软件。重点培育市场份额大、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龙头企业,为中小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系统凯发平台的解决方案。四是强化支撑能力。支持省内优势企业参与制修订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发展各具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企业完善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制度;加快培养既熟悉生产制造又懂智能制造的高端复合人才。

高丁:在推动智能制造过程中既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又要持续深化智能制造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兼顾绿色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外部性、公共设施的投入、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一是要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建立健全智能制造行业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发展基础,同时加强财税金融、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的要素支持。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基地等创新载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构建智能制造创新体系。三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分行业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引导“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实施智能化升级,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动整体智能化发展。四是高度注重安全,网络化协同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特征,在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要尤其注重设备和控制安全、网络设施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安全等问题。五是坚持绿色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战略相关部署,我们在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要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贯穿在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推行绿色制造,打造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工厂改造,并通过标杆示范带动绿色转型。

陈绍曦:我认为可以从5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一是推动智能制造跨界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在多领域、多层次的应用和创新。加强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跨界”应用,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新企业。二是加速智能制造共建共享。吃透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与共建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智能制造合作,促进技术交流和创新合作,推动智能制造“走出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品牌。三是强化智能制造智力支撑。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校专业设置和实践教育,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智能制造领域,同时加强留才政策和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四是筑牢智能制造安全防线。加强智能制造中的数据安全保护,防范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建立智能制造数据安全标准和规范,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确保智能制造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靠性。五是扩大智能制造市场需求。实施精准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采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加大政府在交通、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采购力度,壮大内需市场,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邓福钦:智能制造并不是某一项或某几项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智能软件、智能装备、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行业标准、复合型人才等相关要素的系统集成,要着力构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标准统一规范、人才供给充足、政策环境良好、企业互利共赢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积极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与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加强助力企业强化产业链,逐步形成以具有软件研发能力、硬件研发能力和软硬件集成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为核心、各领域领先企业联合推进、企业深度参与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具体而言,应进一步健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数据集成、互联共享等关键技术标准和细分行业应用标准体系;以行业应用为先导,进一步摸清各细分行业的发展需求,明确个性化实施路径,推动成熟的行业方案和经验模式向同行业、同类型企业复制推广;加大力度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商,推动构建智能制造装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对智能软、硬件系统集成能力强的智能制造服务商给予重点支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从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完善智能制造生态、强化示范应用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激励措施,力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一支懂制造、懂信息技术、懂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黄辉:我国智能制造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大量挑战。加快体系建设、完善产业生态,个人有以下3点建议:一是加强智能制造在中小微企业的概念普及与经验推广。第三次信息化浪潮中,出现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集中爆发,其推广需要借助高校院所的全民科普和龙头企业的成功案例带动。二是国家地方相关政策落地,提高企业技术升级主动性。宏观层面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倾斜政策,加大对智能制造类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优先支持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倒逼中低端企业向“智”生长,引导产业链进行主动升级。三是加强核心领域人才储备,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及培养机制。一方面完善针对高端人才的引进政策,重点引进能够推动未来关键技术突破、带动重点领域发展的个人及团队,并且做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全方位保障。另一方面,针对本土人才培养,引导院校和企业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健全长效机制,激发造血功能。四是推动智能制造产业联动,广泛建立“校企政”产业联盟。发挥智能制造“数据互通、资源共享、高效配置”的特点,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机关通力协作,通过产业联盟等形式,营造智慧互联、深度融合、精准对接的良好生态,并最终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主持人:新网络、新技术、新安全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福建省超前布局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请您谈谈如何进一步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施惠财:下一步,我们将把握融合发展路径方向,筑牢融合发展支撑服务体系,优化生态、更高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一是筑牢融合发展新基础。持续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融合发展网络支撑能力,加快5g基础网络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突破核心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瓶颈,加大信息技术创新产品推广力度,迭代提升软硬件产品和系统的就绪度、成熟度。二是培育生态聚合型平台企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支持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平台及面向特定技术和场景的专业平台,推动实现平台数据互通、能力协调与服务共享,打造基于平台的制造业新生态。三是激发融合发展新活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力突出的融合应用领军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先行先试,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鼓励大企业通过开放平台等多种形式与中小企业开展互利合作,聚焦产业优势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精耕细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四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深化5g、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产业链全渠道智能管控和动态优化,促进产业链向产业网络转型,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高丁:下一步,应构建融合全链条、多模式、多路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福建省传统产业占比高,民营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省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普遍存在能级较弱、纵深程度有限、横跨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一是支持摩尔云、爱普云、海创云等头部企业,围绕福建省“十四五”重点发展的制造业产业链,联合龙头企业共建行业垂直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行业通用性服务能力。二是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联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工业知识库,沉淀重点行业关键材料、核心零件、先进工艺等基础共性知识和行业通用知识,推动跨行业传播、复用和价值创造。三是培育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统一“身份编码”跨领域信息流通。推动省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支持福州、泉州等加速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规模应用推广,发展标识解析、算力网络等新型工业应用。面向新型显示、现代纺织服装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基于5g、窄带物联网(nb-iot)等技术的主动标识载体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进各类标识载体可信管理平台建设。

陈绍曦:近年来,福建省在新网络、新技术、新平台、新安全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势头良好,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推动制造业加速智能化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需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抓基础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点园区和产业集群5g、千兆光纤网络双覆盖,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5g智慧园区,持续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如目前蕉城区正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所在的三屿工业园区建设新型智慧园区,建成后将实现一网感知互联、一体运行联动、一屏洞察全局、一数整合共享、一站智慧应用的“五个一”目标,全面提升园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抓标杆引领。聚焦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和智能工厂,引领区域内制造业企业加速“上云用数赋智”,实现智能化升级。如宁德时代总部基地通过构建以5g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架构,依托其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技术先进性,解决了极限制造的关键问题,带来了显著的降本效果,在生产每组电池耗时1.7秒的速度下仅有十亿分之一的缺陷率,同时将劳动生产率提高75%,将每年的能源消耗降低10%。三是抓生态完善。承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海交会等技术交流、项目合作平台的信息红利,不断拓展融合应用新场景,推动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方向转型发展。如思客琦智能装备公司利用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凯发平台的解决方案,实现从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 服务”的转变,延伸企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邓福钦: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以传感终端、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工具,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融入产业技术链,实现生产数据价值化和要素化,为制造业的产品创新、工艺优化、服务模式升级、管理和决策模式变革,甚至产业生态的重塑赋予更多可能性和更大发展空间。在进一步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过程中,主要的难点和堵点有统一认识不足、规划论证不充分、资金预算不足、技术与应用场景化不贴切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星网锐捷作为提供数字基础设施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应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和实践经验的优势,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统一认识;提前规划论证,分步实施并迭代升级;每年保证一定的资金“持续投入”,在产生一定效益的基础上再“滚动投入”;深入分析和研讨企业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使技术、设备、系统与制造对象、制造工艺、业务流程、信息流等因素紧密结合,实现高可落地性,形成流畅、高效的运转体系。此外,我们大胆试点应用新网络、新技术、新安全、新模式,在5g无线网络应用、移动终端(agv搬运机器机人)通信、人工智能等方面积极探索,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应用。

黄辉:福建省智能制造经过多年发展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与全国主要核心省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相比,在规模和布局上都有差距;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对于弥补不足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核心竞争力。联合省内科研力量推动基于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突破。二是从高校的角度,强调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层出不穷的今天,专业化人才梯队是落实一切的根本。这离不开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学科交叉的深化乃至职业教育培养方式的转型。三是促进福建省加快融入海丝经济带、大湾区的制造业体系;促进区域间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并积极发挥我省在新能源工程机械、智慧海工装备、高端制造装备等方面的优势。

许召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二十大报告确定的经济发展重点任务。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当前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效率、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发达国家对我国产业围追堵截和东南亚等后发国家对我国低成本竞争的重要方向。

福建省的经验说明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潜力巨大,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福建工信厅的统计,2015年以来,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约20%,产品升级研发周期平均缩短约31%,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约20%,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全省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跃升全国前列。同时,福建省在智能化改造实践中,也总结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如何协调发挥好政府、平台企业、龙头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各方面力量促进完善智能化转型生态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做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目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包括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方面要发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这是供给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提高要素回报,提升收入水平,带动需求增长的重要作用,最终实现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益提升、劳动者收入提高,社会需求扩大,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的大循环。

栏目主持:侯跃齐  兰晓原  林泽宇

(责任编辑:傅奕群)

电子信息产业数据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软件园f区5号楼21层

邮编:350003

电话:0591-87330283

传真:0591-87320726

网址:www.fjiti.com

凯发平台的友情链接
凯发平台 copyright © 福建省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研究院 版板所有

信息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网站地图